你以为的“低买高卖”可能全错了
我表弟去年跟着网红推荐,在股价涨到高点时冲进去买新能源股,结果第二天就开始跌。金融炒股最反人性的地方在于:当菜市场大妈都在讨论股票时,往往就该撤退了。建议先用模拟盘练习,感受市场情绪比技术指标更重要。
那些“必涨信号”可能是陷阱
遇到过自称“私募内部人士”的网友吗?他们说有内幕消息让你加群,结果推荐的股票十只有九只跌。真正有用的反而是最枯燥的东西:公司财报里的毛利率、负债率这些基础数据。就像挑西瓜不能光听拍打声,得看纹路和蒂头。
APP上的“智能推荐”真能信?
某知名炒股软件曾给我推过一支“金叉形态”股票,点开详情却发现公司连续三年亏损。后来我才知道,很多推荐算法其实是和券商合作赚手续费的。自己学会用“问财”这类工具筛选,比盲目跟单靠谱得多。
最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:地铁里看炒股软件的人,手机界面越花哨的往往亏得越惨。金融炒股说到底,比的不是谁的操作骚,而是谁更能管住手。如果你刚入门,不妨从每天记录10支股票的基本面开始,三个月后你会来谢我的。